Wednesday, November 27, 2013

恩慈與服亊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 13:4-7)

恩慈與服亊都是從靜觀和獨處而出。服事不是因需要而生。恩慈也不是因服事而來。恩慈與服亊都是在靜觀和獨處中所領受的一種感召。

恩慈與服亊的動力肯定不是基於責任感乃是基於關愛。關愛本身是很脆弱而有必要經常被培育。服事的工作本身絕對不能培育愛心。因為服亊是關愛的表逹或延伸。沒有關愛便沒有真心的服事。而愛心的培育乃是從與神同在的獨處中孕育出來。

雖然人的愛心也都會因看見別人得幫助而被鼓舞起來,但這種經驗不一定能持久地強化我們的恩慈與服亊。因為我們在服事的過程中不免會遇到從人而來的失望和沮喪。這負面的情緒並不會因別人的欣賞和得幫助而有所改變。我們必需要在寧靜的獨處中、從愛的源頭、就是從神那裡去重新得力。

Tuesday, November 19, 2013

嶄新異象的挑戰

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 15:13)

靈命的成長並非只在肯定我們慣常熟識的事情和原則; 也是去尋索和發現一些嶄新罕見的生命素質。故此屬靈操練是在包括建立某種良好生活的習慣之外、也帶著興奮期待的態度去不斷闖進人生成長的新領域。

人的生命往往都徘徊在現今和將來之間。正因為人有能力可以看到一線將來的憧憬、從而影响他今天人生的種種決定和生活取向。所以、基督徒生活的動力也在於對將來新世界的期待、以至影响他們對現今所處環境的評估和所作出的生活抉擇。

故此、屬靈操練並非只會帶來平靜安隱的感覺; 它更會帶來無限的刺激和攪動的不安感、更多改變而非只是站隱、更多反潮流而非只是持守傳統、更多強調更新而非只重視保持現狀。

然而、不幸地、屬靈生命往往被世人描繪為一種保守頑固和沉悶僵化的生活形態。這種錯誤的觀念其實是出於世界操控掌權者的計謀。當世人失去了對將來新天新地的期盼時、我們便只追求在今生有限的環境中謀取成就而非更新變化。

Tuesday, November 5, 2013

活出真我

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因為他們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來、也是可恥的。凡事受了責備、就被光顯明出來.因為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所以主、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弗 5:11-14)

現代人對宗教人士和特別宗教領袖往往存懷疑和批判的態度。這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實。這些宗教領袖在公眾場合都表現得很「公義」、但在私底下的生活卻往往被受質疑。無論結果如何、現代人對宗教領袖的結論就是、他們沒有活出他們所傳講和教導的真道。

這都是我們每一個人所面對的問題。我們可以很容易便理直氣壯地宣揚生命應有的素質、但把這些素質真正活出來便變得談何容易。這正是所有宗教人士的挑戰。我們必須先向自己傳講。我們應該多要求自己行道過於要求別人行道。我們必須先有生命的更新才去影响別人改變。

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強調裡外正直的生命。我們若選擇每天住在「敗壞」的老我生活中、我們便沒有「好消息」可傳。我們若沒有經歷過半點神在我們生命中所期待作的全人改變、我們又怎能傳講內在的醫治呢?

我們大部份的人都沒有住在自己所描寫的住址中。意思就是我們雖有尊貴的身份、但我們的生活表現卻不一致。作為一個屬靈群体、我們極力強調某種應有的屬靈素質、但在我們的團契生活中卻沒有真正把它彰顯出來。

這現象是必須要改變。我們是要活在應有的屬靈光景中。就是追求活出在獨處時候所体會的那種生命。無論在人生的幕前或幕後、在獨處或群体的生活中、我們都始終如一地把那應有的生命素質、價值和關注活出來。當我們在這種生命的狀態下去傳講、我們方才被發現活在生命的真正歸宿之中。

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不完美者的期盼

他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卻因神的大能、仍然活著.我們也是這樣同他軟弱、但因神向你們所顯的大能、也必與他同活。 (林後 13:4)

 
靜思自省本應帶來更新的力量、智慧和委身。但事實並非如此。靜思自省往 往令人卻步難前。原因是在自省中、往往發現自己實在距離真善美的目標太 遙遠,而且對於是否能夠達標、也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因而會變得失望, 沮喪和甚至放棄。

不幸地、願望與實踐之間的鴻溝似乎永遠不能復合。我們永遠不能達成心中所有的願望。雖然在外表、別人可能認為我們是很優秀、但當我們更多反省的時候、便發現自己有更多不足之處和不完美的地方。這種体會並非表示我們刻意假冒為善。而是在自省中認定了人的本相和接受人性不完全的事實。

這種對人性的認知不一定要帶來沮喪或悲觀的情緒。相反地、這事實可以讓我們發現原來人性的不完美仍可生出良善、軟弱仍可帶出剛強、脆弱仍可帶來無比的祝福。

Thursday, October 24, 2013

禱告的更新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林前 1:27)

 一個真正禱告的人並非是逃避面對現實。相反地,禱告是要幫助人看清楚自己的本相、承認人的局限和在現實生活處境中的無助感。

禱告並非只為虔誠的宗教信徒而設。禱告好像呼吸、是每一個人不可少的基本需要。它是每一個尋找生命意義、目標、真愛、方向、幫助、得力、認知、盼望和平安之人的一種心靈呼求。這種禱告的呼求帶領人從那現今的境况進到那可以達到的更理想境界。

有時人可能祈求一些不可能的事情、但為何不可能的事總沒有變成現實呢?很多時候、禱告是一種維持現狀的操練。我們尋求神在每天的生活責任上來界入和幫助。

禱告也可以帶來生命的轉化。自省和默想式的禱告是要叫人放棄自己錯誤的安全感。這種禱告並非叫人尋求嶄新的人生方向而是嶄新的自我。它也並非是一種尋求神幫助的禱告、而是求神幫助自己更開放、更誠實和更有信心的一種禱告。

真正的禱告是要幫助人承認自己並非那麼強壯、滿有魅力、自信和能幹的人。它要叫人放棄自己的錯誤安全感、不惜彰顯自己的弱点、好叫神的恩典更多臨到他們中間。
 

Monday, October 14, 2013

From Mountain Top to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七月份烏干達之旅猶如一個站在榮耀高峰的經歷。過去兩年,我們一直禱告尋求機會服事烏干達的弱勢社群。但我們兩次嘗試申請成立一個在烏國的非牟利服務機構 (NGO) ,都不成功。 去年底(2012)當我計劃今年出訪烏國行程時,我還不肯定到底申請成立機構會否成功,好叫我們可以正式開展烏國的服事。然而,神在三個月前,奇妙地安排機會讓我們的宣教士,得以認識烏國的副財長。  透過他的幫助,我們終於可以順利完成申請NGO的手續。 Fred Jachan Omash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他曾經是烏國銀行的行長,也是現任國會議員和副財長。他誠意邀請我們到Jonam祖林縣,他的家鄉去提供扶贫服務。藉著他的介紹,我們又認識了當地其中一個部落的國王Charles Okumu Ombidi III。這年青的國王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希望我們藉神的話來教導他的子民。

七月廿四日在祖林縣舉行的隆重合作儀式,實在見證神奇妙的鋪排。副財長原定在七月中回家鄉渡假。紐約和香港的訪宣隊又不約而同地,認定七月是他們到訪烏國的最好時間。而我和彩環更是在一年前已鎖定七月這一週,並於半年前已定購機票到烏國。這天衣無縫的編排是只有神才能成就的,好叫我們23人同來協助筹辦這特會,見證神如何透過這地區揭開華傳在非洲的新一頁。

我們的宣教士、陳偉成牧師夫婦,更非常詫異神竟然在短短兩星期內,便叫我們禱告等候了兩年的一切事情都忽然間成就了。當日的合作儀式非常成功,也是祖林縣史無前例地有這麼多政府官員、部落領袖、老師和學生一同出席的特會,慶賀他們首次與一個華人非牟利機構合作。

七月三十日回港後,我立刻如常上班,並在一個教會的週末退修會講道。在退修會中,我開始感到身體不適和咳嗽。星期一去見家庭醫生並取了一些感冒藥回家服用。三天後,病情卻越加嚴重。星期四再去見家庭醫生,並要求驗血看看是否染上瘧疾。醫生於星期五下午通知驗血結果,証實在非洲染上惡性瘧疾。家庭醫生吩咐我到政府醫院求診,因為香港私家醫生們都沒有治療瘧疾的藥物。

 星期五晚上以為到我家附近的醫院取藥服用便可。結果被醫院立刻進行隔離治療。翌日早上,三位醫生來我病房,告訴我的病情是何等危險,因為瘧蟲已侵蝕了我身體超過百份之三十的紅血球,並且破壞了相關的內臟。假若我延遲兩天求診,他們認為必導致生命危險 (因今年已有一個病人死於瘧疾)。這真是神的恩典,保守我走過這死陰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雖然病危,我卻很享受住院八天期間與上帝甜密的時光。記得在一天晚上默想的時候,我再次將自己獻給神,讓祂有完全的自由來使用我。當我作完這禱告後,便安靜聆聽神可能要向我講的說話。我彷彿聽到聖靈微小的聲音說:「你要聖潔Holy! Holy代表你要學習四方面:Humility謙卑、Obedience順服、Loving仁愛和Yielding放手或讓步,就是降服在我的帶領和主權之下。」我心中頓時充滿因神同在的感謝和喜樂。當時我的身體其實是極度疲倦。因為在我四人間的病房裡有其中一位病人,因精神失常、整天情緒狀態極不穩定,令我幾個晚上都失眠。然而他在我禱告中,卻成為了神所愛的對象。

請原諒我分享這麼長的一個見證。我真想數算神在我這段生命挿曲中的祝福。但這挿曲只是神奇妙介入的開始,它將帶來一個令我們十分驚訝的生命轉變。讓我往後有機會再與你詳細分享下去吧

Thursday, September 19, 2013

靈命的殘障

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彼前 5:5)

 
我們活在一個不重視靈命的時代。這描寫聽來好像跟我們在教會中所看見的復興運動或佈道熱誠不大一樣。但不幸地、這些教會的運動並沒有帶來深化的靈命、對神更新的認識、對人品格的強化、對神公義和恩典國度的渴慕、和透過實踐節制與服事來建立禱告生活等。靈命變成只是一種令人很舒適和很「自我為中心」的生活形態、是強調喜樂而非在困景磨練中的成長操練。

在這種「屬靈」風氣的影响之下、當我們以為自己靈命富足、其實我們是一無所有。以為自己蒙了大福、其實沒有真正嚐過神百般的恩惠。以為充滿屬天的能力、但其實是錯過了可以擁抱神大能的服侍機會、在脆弱生命中的恩膏和經歷倒空捨己而帶來的福氣。現代人就是活在這種殘障的靈命光景中卻無法得到醫治。這現象在今天教會的裡外都是同樣的嚴重。

這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的世代是追求以祝福替代悔改、享樂替代操練、權能替代服役、自主替代降卑、並且追求一切都以成功掛帥的心態。我們靈命的殘障就如神描寫老底迦教會的光景一樣﹕「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 ( 3:17-18)

因此、這是需要開始真正復興的時代。我們需要效法小孩子單純的心態、去謙卑地尋找真理、和興奮雀躍、不惜代價地追求那從神而來屬天的真智慧。

除舊迎新的勇氣

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恐怕所補上的新布、帶壞了舊衣服、破的就更大了。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恐怕酒把皮袋裂開、酒和皮袋就都壞了.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  ( 2:21-22)

 
雖然人會設法為自己的安全感而製造很多方法或架構、但仍然沒法完全避免失控的情况。

因著一些莫測的天災、困境或患難、我們便立刻被推進入人設法想避免的失控或不知所措的光景中。在這種對前景完全不明朗和不肯定的失控狀態下、人的信心會變成恐懼、答案也會變成問題。人在沒有地圖或指標的新環境中、必然會感到極之不安和迷失。

大部份人都會很討厭面對這種失控的光景。有些人甚至覺得完全不可能適應這種不知所措的生命旅程。然而適應萬變的人生是生命無法避命的必須。若是不然、人便只會不斷抓著一些已經不是在於他們掌控的過去、或掉進了極度困擾的苦毒之中而不能自拔。

適應或迎新是包括治死的部份。迎新之前是必須除舊、就是告別過去的舊我或老習慣。無論前景是多麼萬變無常、人是需要經常檢討過去而展望將來。人是需要勇氣才能踏上不知所終的征途。人在這過程中會經常面對自己的老我挑戰、和必須領受更新的信心能力、才可達到適應萬變人生的目標。

除此以外、人在這不斷除舊迎新的過程中、會發現他們在過去熟識環境中所認識的那位神、原來是比他們所想像的更偉大。因為祂是那掌管人類歷史和萬變過程中的大主宰。

Monday, April 22, 2013

務要堅持到底

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 (林前15:58)

 
在生活上要實踐盡責、堅持、委身和忍耐等原則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在一些與自己的利益或好處毫無關係的事情上便會更困難。我們通常只會為自己的好處而忍耐堅持到底。

但為了別人的好處我們便不一定會有同樣的委身態度。更不用說要為了不認識的人犧牲一切、赴湯蹈火地堅持到底。

然而、這正是我們必須要學習和成長的地方。我們太容易捨難取易。當事工出現阻力和麻煩時、我們便立刻放棄。若事工缺乏即時果效我們又會很快把它結束。我們也會很容易放棄跟進一些不明顯接受我們幫助的人、或者因自己的不喜悅而很快改換工作崗位、改換教會或改換服事的工場等。

雖然不是說我們應該在任何的情況下都要堅持到底(有些時候、我們是有必要放棄或離開)、但很多時侯我們都會太草率地放棄計劃或太快便離開崗位。我們應該學習計算代價、委身忍耐、堅持到底、直到見到所期待的果效發生為止。

Tuesday, March 5, 2013

讚美神的獨特

來阿、我們要向耶和華歌唱、向拯救我們的磐石歡呼。我們要來感謝他、用詩歌向他歡呼。因耶和華為大神、為大王、超乎萬神之上。地的深處在他手中.山的高峰也屬他。海洋屬他。是他造的.旱地也是他手造成的。 ( 95:1-5)

 
默想是幫助培育我們的內在生命。這是自我反省的操練。讓我們能更敏銳自己內心的攪動和聖靈微小的聲音。好叫我們更敞開回應神嶄新的帶領或所賜的契機。從而心靈變得寧靜鬆弛、穩重踏實、並且更渴慕禱告的生活。

然而、默想也不單只是用來培育我們的內在生命﹔它也是培育我們與充滿恩典之神的溝通關係。好叫我們能更親近祂和經歷祂愛的美善。而讚美的藝術就是從這親密的關係中被孕育出來。在這關係裡欣賞化成感謝、祈求變得寧靜、禱告充滿敬拜、尋找變成讚美、求問化成靜聽、而恐懼也從中轉為信靠。

讚美是叫人從自我為主的操控中被釋放出來、好享受與耶穌同在的生活。仰慕是人對人的一種欣賞表現。但讚美卻是只有神才配得人的深度仰慕之情。在讚美中我們慶賀神的獨特奇異和全然美善。我們在神同在的恩典中會很自然讚嘆說﹕「只有祢配得一切的榮耀和頌讚。因祢是我們唯一的創造主和救主、祢是我們和神之間的中保、祢是那以愛追趕我們的神、也是我們生命力量的源頭、我們為此感謝讚美祢。」

Friday, February 8, 2013

忙碌與沉悶

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柺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   ( 10:9-10)

忙碌是現代人生活的普遍現象。現代人就是被許多不斷加增的目標和計劃所充斥和推動、身不由己地拼命度日。然而在這忙碌的生活日程中卻感到極之沉悶。現代人之所以陷在這種忙碌而又沉悶的生活狀態中、是因為他們所忙碌的工作並不能帶給他們真正的滿足。忙碌達標似乎只能帶給人小許短暫的興奮或樂趣。但大部份的人都普遍地埋怨忙碌生活的枯燥乏味。雖然在這種矛盾的狀態下、現代人仍然身不由己地每日搏拼。

我們的工作似乎不能滋潤培育生命、不能令我們感謝欣嘗。我們普遍不會為工作所成就的事或所達到的目標而歡喜自豪、也很少感謝我們在工作中能盡情發揮自己所擁有的天賦才能。我們更少為自己能在工作崗位上與同事們搭配而慶賀感恩。

對許多現代人來說、工作只不過是一種為謀生而無可奈何的重担、或者是為了可以提供給人生活享樂的賺錢渠道。於是上班彷彿是為了週末、假期、消譴和退休。結果、上班時間本身便越來越變得毫無意義和沉悶了。

明顯地、我們需要重拾工作在人生中的意義、好叫我們能確定職業或工作的價值和對人生命的滿足感在那裡。某些人因此可能另覓新的工作崗位。但大部份的人可能需要學習、如何在平凡和單調的工作生活中尋找禮讚。就是尋找信仰和工作生活中的結連、並發現原來工作的召命與靈命是息息相關的。這種對職業或工作態度的反思、將會幫助我們更深入認識自己和自己努力所塑造的世界,到底是在什麼樣的一個光景。

Wednesday, February 6, 2013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 2:8-9)

除非我們是老弱殘疾的人、否則我們都會忙碌在每日身不由已的事情上。職業、計劃、責任和家務等都充滿在每日的生活節奏中。就是我們這些蒙召要幫助別人培育內在生命、體會禱告藝術和操練獨處靜觀的人、每天的生活日程都同樣被各種行政責任、培訓事工和輔導工作等所充得滿滿。

我們的思想是極度忙碌。手中充滿責任。別人的要求繁多。服事機會每天湧現。資源雖然有限、但卻有永遠做不完的工作需要。我們每天彷彿要把自己每一分的精力耗盡還未能成功達標。

不幸地、我們的生命不單只是被今天的工作填滿、我們甚至被各種明天或將來的憂慮所填滿、以至我們無法有空間和心情去享受今天。我們被各種還未臨到或未發生的事情充滿了今天的時空和思想。結果、今天的生活日程便被明天的期望所完全掌控和牽制了。

假若我們小心反省一下這些光景、我們不難發現問題不是在於缺乏時間、能力或智慧。問題也不是因為我們懼怕獨處或靜默的操練。在某程度這也許是一種因素。但其實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是非常重視工作 和果效、以至我們也被這種普遍的價值觀所牽制而變得身不由己。

在這種社會的大趨勢影响之下、生產力強的人比聰明的人更被重視。成功的人比有深度的人更受歡迎。熱心的工人比安靜的禱告人更蒙欣賞。「屬靈的能力」比「屬靈的果子」更被人所追求。這現象所帶來的結局就是牧師變成社工、傳道人變成行政人、禱告變成工作、而靈命則變成了一種服務表現。

我們面對這個時代的一個大挑戰就是活出神原本創造我們所要彰顯的那種生命來、也就是培肓我們內在的生命。尋找方法讓神有更大的自由去成就祂在我們生命中的美意、就是留心並順服祂在我們心中所說的每一句話。好叫我們因著祂的美意去投身、而非效法這個世界的價值觀而行。

Sunday, February 3, 2013

勝過能力的軟弱

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 (林前 2:3)

 
人能夠享受勞碌工作的果效實在是一種福氣。能夠在一個機構裡從基層起就被器重而提升到最高的領袖位置、實在是一件令人非常滿足的好事。能享有各種因自己努力所達成的美名和殊榮同樣是人生可喜的美事。

可以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不單只去滿足自己的基本需要、甚至可以買到心所渴慕的東西也是人生樂事。能夠擁有權力、名譽、財富和地位等實在是我們人所喜悅的美事。

但這些生命中的美事也會構成了人生命中的一個缺陷。這些特權和福氣很容易會成為我們生命的跘腳石。我們會因為想得到它們的緣故、而往往選擇放棄正直的品格、單純的愛心和樂意服侍人群的心志等。就是我們傳道人也很容易把被受敬重、愛戴、吸引和高舉等殊榮、看為有效事奉的成功因素。但事實上、它們並非是我們事奉的目標而是攔阻事奉的試探。

很多人都沒有體會到這一種生命的試探。我們普遍覺得一個人在「屬世」或「屬靈」工作上有知名度、地位和學術成就等都能強化事奉的果效。正因為成就比沒有成就更容易為我們取得服事的機會。

在某程度來說、這確是無可口非的事實。但它也同樣帶來無比的試探。雄心壯志、得意揚揚和幹勁十足的素質都可以構成腐敗生命的威脅。因為它們會令我們渴慕和追求「自我為中心」而非「上帝為中心」的生命。

其中最關鍵的重點就是必須用一種能力去克制另外一種能力。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運用某種能力去克制我們的成就、以至我們可以在成功裡仍然保持一顆謙卑受教的赤子之心。我們必須時常預備好離開自己的安樂窩、來勇敢踏上探索生命軟弱的旅程去、好讓我們發現原來服事的機會、不單只是在生命強壯的層面、而是可以在自己生命軟弱的一面也找得到。

Thursday, January 31, 2013

盼望與行為

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 2:43-47)

 
盼望並不是一種守株待兔的被動感覺或是不勞而獲的妄想心態。盼望必然要配合生活的行為、而這行為理應驅使我們朝著所盼望的目標邁進。故此、盼望引發行為、而每天生活的行為是要實踐所盼望的事情。

然而、並非所有生活的行為都能達標或有建設性。有些從困惑和衝動而生的行為不一定會帶來正面的效果。有些行為可能在開始時是充滿正確的盼望和朝氣、但卻經不起日子的考驗、慢慢地失去了動力或偏離開所盼望的目標。因此、困惑和衝動而生的目標真不能提供給人所需要的動力去面對長久生命旅程的考驗。

因罪疚而生的行為也不會帶來恆久的動力。若果行為的目標是為了治療內心的罪疚感、這行為會變得很內向和自我為中心、因為我們的行為表現都是為了自己的好處和得醫治。於是便不能達到朌望叫別人得祝福的生活目標。

因壓力而生的行為同樣不能持久、因為外在的壓力會引發內在的厭煩和反叛。討厭的心會令我們放棄我們本來計劃要作一切真善美的好事。

以目標主導的行動不應該是因罪疚、壓力、困惑和一時衝動而生。它應該是因自由和盼望而生。當信心的眼睛看到所盼望要發生的事情時、那盼望的力量會變得更強大和更重要。

生命更新的行動並不是一種因懼怕而生的復合和回轉的嘗試。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去重建神人間破裂的關係。我們也沒有足夠的耐力去維系這歷史性的復和關係. 這行動實在是超過我們能力所能應付的一件大事。

相反地、生命更新的行動是一種因歡欣感激基督已成就復合而生的表現。這信心的生活行為是把所應許的盼望發現出來、而非藉我們的行為把所盼望的應許製造出來。這行為是發自所相信的目標、而非藉行為另人相信這目標的可靠性。這盼望不單只能激勵人信心的行為,它也能維持這生活的行為直到永遠。

Tuesday, January 29, 2013

禱告與盼望

主耶穌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 26:39)

 
獨處的重點在於專注的聆聽。然而聆聽必須要有雙線的溝通才能更有果效。就是透過發問來澄清所聽到的信息是否從神而來、也可以更深入了解那信息中的含義 - 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給我一個證據、使我知道與我說話的就是主.(士師記 6:17) 這種禱告不是單強調認罪或感恩讚美、也不是用來為別人的需要代求。這種在獨處中的禱告是要追求更明白神的心意、好讓我們的思想言行都順服在祂的帶領之中。

禱告的操練誠然是一種盼望的宣告。我們是透過禱告向萬物宣告、我們將把人生的朌望寄放在那唯一大能的神身上。祂是那位能夠叫無變有、叫不可能成為可能的創造者。我們在祂身上的盼望絕對不會叫我們羞愧。然而、我們在獨處中的禱告並非是向神求什麽、乃是盼望可以更深入認識祂、並且每天可以與祂同行。因我們確信這種禱告可以幫助我們投入神的計劃裡、好叫我們的生命也變得更豐盛、更充實和更精釆。

這種雙線溝通的禱告相信我們是與神已經建立了一個密切的伙伴關係。故此、我們對生命的一切關注、渴慕和運作都與神的心意緊緊結連、並與祂在地上的計劃息息相關。我們在獨處中所祈求的焦點、就是盼望神的國更明顯地降臨在這世代之中。

Wednesday, January 23, 2013

獨處中的專注

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阿、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 ( 19:14)

 
獨處的操練並非只在於叫心靈平靜和安息、而是要更新人內心的專注。我們在獨處中敞開自己的心靈、去留心聆聽發自心底的一些感動。這些感動是要幫助我們更清楚明白自己的心靈狀態。

與此同時、我們也留心聆聽聖靈在人心底中所講的話。要分辨出在心靈中發自聖靈或是自己的聲音絕不容易。發自人內心的聲音可以是人自己的獨白。人傾向聆聽自己以熟能詳的聲音和觀點。但發自聖靈的聲音對很多人來講都是充滿冒險的挑戰性、因為他們只留意那些從神來不慣常的要求或挑戰。

事實上、發自聖靈或人自己的聲音都可以是一種很平常和熟識的經歷、因為其目的都是要幫助人明白真道。我們慣常不會聆聽一些完全非理性和怪異的聲音。我們傾向聆聽一些比較熟識卻又能帶來人生突破的默示。

在獨處中的聆聽正是要避免只專注在那些我們喜歡聽到的信息。我們必須防備要為自己的生命提供答案的誘惑。當我們沒有帶著敞開的心在獨處中聆聽、我們只會專注在自己所喜歡想聽到的答案和計劃上去。

我們最普逼的試探就是追求在獨處中作一些我們認為有功用的事情﹕比方選讀一些有啟發性的書本、思想一些有趣味性的事情、或追求一些不尋常的經歷等等。但這些事情往往會取代了獨處的目標或變成獨處的障礙。我們懼怕獨處是浪費時間和徒勞無功。結果、我們為獨處安排了很多我們認為應該要作的事情和喜歡要聽到的信息。然而、只有當我們願意放下我們為獨處所準備的各種計劃、獨處才能帶給我們靈命的真正更新和對神嶄新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