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7, 2013

恩慈與服亊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 13:4-7)

恩慈與服亊都是從靜觀和獨處而出。服事不是因需要而生。恩慈也不是因服事而來。恩慈與服亊都是在靜觀和獨處中所領受的一種感召。

恩慈與服亊的動力肯定不是基於責任感乃是基於關愛。關愛本身是很脆弱而有必要經常被培育。服事的工作本身絕對不能培育愛心。因為服亊是關愛的表逹或延伸。沒有關愛便沒有真心的服事。而愛心的培育乃是從與神同在的獨處中孕育出來。

雖然人的愛心也都會因看見別人得幫助而被鼓舞起來,但這種經驗不一定能持久地強化我們的恩慈與服亊。因為我們在服事的過程中不免會遇到從人而來的失望和沮喪。這負面的情緒並不會因別人的欣賞和得幫助而有所改變。我們必需要在寧靜的獨處中、從愛的源頭、就是從神那裡去重新得力。

Tuesday, November 19, 2013

嶄新異象的挑戰

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 15:13)

靈命的成長並非只在肯定我們慣常熟識的事情和原則; 也是去尋索和發現一些嶄新罕見的生命素質。故此屬靈操練是在包括建立某種良好生活的習慣之外、也帶著興奮期待的態度去不斷闖進人生成長的新領域。

人的生命往往都徘徊在現今和將來之間。正因為人有能力可以看到一線將來的憧憬、從而影响他今天人生的種種決定和生活取向。所以、基督徒生活的動力也在於對將來新世界的期待、以至影响他們對現今所處環境的評估和所作出的生活抉擇。

故此、屬靈操練並非只會帶來平靜安隱的感覺; 它更會帶來無限的刺激和攪動的不安感、更多改變而非只是站隱、更多反潮流而非只是持守傳統、更多強調更新而非只重視保持現狀。

然而、不幸地、屬靈生命往往被世人描繪為一種保守頑固和沉悶僵化的生活形態。這種錯誤的觀念其實是出於世界操控掌權者的計謀。當世人失去了對將來新天新地的期盼時、我們便只追求在今生有限的環境中謀取成就而非更新變化。

Tuesday, November 5, 2013

活出真我

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因為他們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來、也是可恥的。凡事受了責備、就被光顯明出來.因為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所以主、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弗 5:11-14)

現代人對宗教人士和特別宗教領袖往往存懷疑和批判的態度。這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實。這些宗教領袖在公眾場合都表現得很「公義」、但在私底下的生活卻往往被受質疑。無論結果如何、現代人對宗教領袖的結論就是、他們沒有活出他們所傳講和教導的真道。

這都是我們每一個人所面對的問題。我們可以很容易便理直氣壯地宣揚生命應有的素質、但把這些素質真正活出來便變得談何容易。這正是所有宗教人士的挑戰。我們必須先向自己傳講。我們應該多要求自己行道過於要求別人行道。我們必須先有生命的更新才去影响別人改變。

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強調裡外正直的生命。我們若選擇每天住在「敗壞」的老我生活中、我們便沒有「好消息」可傳。我們若沒有經歷過半點神在我們生命中所期待作的全人改變、我們又怎能傳講內在的醫治呢?

我們大部份的人都沒有住在自己所描寫的住址中。意思就是我們雖有尊貴的身份、但我們的生活表現卻不一致。作為一個屬靈群体、我們極力強調某種應有的屬靈素質、但在我們的團契生活中卻沒有真正把它彰顯出來。

這現象是必須要改變。我們是要活在應有的屬靈光景中。就是追求活出在獨處時候所体會的那種生命。無論在人生的幕前或幕後、在獨處或群体的生活中、我們都始終如一地把那應有的生命素質、價值和關注活出來。當我們在這種生命的狀態下去傳講、我們方才被發現活在生命的真正歸宿之中。

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不完美者的期盼

他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卻因神的大能、仍然活著.我們也是這樣同他軟弱、但因神向你們所顯的大能、也必與他同活。 (林後 13:4)

 
靜思自省本應帶來更新的力量、智慧和委身。但事實並非如此。靜思自省往 往令人卻步難前。原因是在自省中、往往發現自己實在距離真善美的目標太 遙遠,而且對於是否能夠達標、也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因而會變得失望, 沮喪和甚至放棄。

不幸地、願望與實踐之間的鴻溝似乎永遠不能復合。我們永遠不能達成心中所有的願望。雖然在外表、別人可能認為我們是很優秀、但當我們更多反省的時候、便發現自己有更多不足之處和不完美的地方。這種体會並非表示我們刻意假冒為善。而是在自省中認定了人的本相和接受人性不完全的事實。

這種對人性的認知不一定要帶來沮喪或悲觀的情緒。相反地、這事實可以讓我們發現原來人性的不完美仍可生出良善、軟弱仍可帶出剛強、脆弱仍可帶來無比的祝福。

Thursday, October 24, 2013

禱告的更新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林前 1:27)

 一個真正禱告的人並非是逃避面對現實。相反地,禱告是要幫助人看清楚自己的本相、承認人的局限和在現實生活處境中的無助感。

禱告並非只為虔誠的宗教信徒而設。禱告好像呼吸、是每一個人不可少的基本需要。它是每一個尋找生命意義、目標、真愛、方向、幫助、得力、認知、盼望和平安之人的一種心靈呼求。這種禱告的呼求帶領人從那現今的境况進到那可以達到的更理想境界。

有時人可能祈求一些不可能的事情、但為何不可能的事總沒有變成現實呢?很多時候、禱告是一種維持現狀的操練。我們尋求神在每天的生活責任上來界入和幫助。

禱告也可以帶來生命的轉化。自省和默想式的禱告是要叫人放棄自己錯誤的安全感。這種禱告並非叫人尋求嶄新的人生方向而是嶄新的自我。它也並非是一種尋求神幫助的禱告、而是求神幫助自己更開放、更誠實和更有信心的一種禱告。

真正的禱告是要幫助人承認自己並非那麼強壯、滿有魅力、自信和能幹的人。它要叫人放棄自己的錯誤安全感、不惜彰顯自己的弱点、好叫神的恩典更多臨到他們中間。
 

Monday, October 14, 2013

From Mountain Top to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七月份烏干達之旅猶如一個站在榮耀高峰的經歷。過去兩年,我們一直禱告尋求機會服事烏干達的弱勢社群。但我們兩次嘗試申請成立一個在烏國的非牟利服務機構 (NGO) ,都不成功。 去年底(2012)當我計劃今年出訪烏國行程時,我還不肯定到底申請成立機構會否成功,好叫我們可以正式開展烏國的服事。然而,神在三個月前,奇妙地安排機會讓我們的宣教士,得以認識烏國的副財長。  透過他的幫助,我們終於可以順利完成申請NGO的手續。 Fred Jachan Omash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他曾經是烏國銀行的行長,也是現任國會議員和副財長。他誠意邀請我們到Jonam祖林縣,他的家鄉去提供扶贫服務。藉著他的介紹,我們又認識了當地其中一個部落的國王Charles Okumu Ombidi III。這年青的國王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希望我們藉神的話來教導他的子民。

七月廿四日在祖林縣舉行的隆重合作儀式,實在見證神奇妙的鋪排。副財長原定在七月中回家鄉渡假。紐約和香港的訪宣隊又不約而同地,認定七月是他們到訪烏國的最好時間。而我和彩環更是在一年前已鎖定七月這一週,並於半年前已定購機票到烏國。這天衣無縫的編排是只有神才能成就的,好叫我們23人同來協助筹辦這特會,見證神如何透過這地區揭開華傳在非洲的新一頁。

我們的宣教士、陳偉成牧師夫婦,更非常詫異神竟然在短短兩星期內,便叫我們禱告等候了兩年的一切事情都忽然間成就了。當日的合作儀式非常成功,也是祖林縣史無前例地有這麼多政府官員、部落領袖、老師和學生一同出席的特會,慶賀他們首次與一個華人非牟利機構合作。

七月三十日回港後,我立刻如常上班,並在一個教會的週末退修會講道。在退修會中,我開始感到身體不適和咳嗽。星期一去見家庭醫生並取了一些感冒藥回家服用。三天後,病情卻越加嚴重。星期四再去見家庭醫生,並要求驗血看看是否染上瘧疾。醫生於星期五下午通知驗血結果,証實在非洲染上惡性瘧疾。家庭醫生吩咐我到政府醫院求診,因為香港私家醫生們都沒有治療瘧疾的藥物。

 星期五晚上以為到我家附近的醫院取藥服用便可。結果被醫院立刻進行隔離治療。翌日早上,三位醫生來我病房,告訴我的病情是何等危險,因為瘧蟲已侵蝕了我身體超過百份之三十的紅血球,並且破壞了相關的內臟。假若我延遲兩天求診,他們認為必導致生命危險 (因今年已有一個病人死於瘧疾)。這真是神的恩典,保守我走過這死陰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雖然病危,我卻很享受住院八天期間與上帝甜密的時光。記得在一天晚上默想的時候,我再次將自己獻給神,讓祂有完全的自由來使用我。當我作完這禱告後,便安靜聆聽神可能要向我講的說話。我彷彿聽到聖靈微小的聲音說:「你要聖潔Holy! Holy代表你要學習四方面:Humility謙卑、Obedience順服、Loving仁愛和Yielding放手或讓步,就是降服在我的帶領和主權之下。」我心中頓時充滿因神同在的感謝和喜樂。當時我的身體其實是極度疲倦。因為在我四人間的病房裡有其中一位病人,因精神失常、整天情緒狀態極不穩定,令我幾個晚上都失眠。然而他在我禱告中,卻成為了神所愛的對象。

請原諒我分享這麼長的一個見證。我真想數算神在我這段生命挿曲中的祝福。但這挿曲只是神奇妙介入的開始,它將帶來一個令我們十分驚訝的生命轉變。讓我往後有機會再與你詳細分享下去吧

Thursday, September 19, 2013

靈命的殘障

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彼前 5:5)

 
我們活在一個不重視靈命的時代。這描寫聽來好像跟我們在教會中所看見的復興運動或佈道熱誠不大一樣。但不幸地、這些教會的運動並沒有帶來深化的靈命、對神更新的認識、對人品格的強化、對神公義和恩典國度的渴慕、和透過實踐節制與服事來建立禱告生活等。靈命變成只是一種令人很舒適和很「自我為中心」的生活形態、是強調喜樂而非在困景磨練中的成長操練。

在這種「屬靈」風氣的影响之下、當我們以為自己靈命富足、其實我們是一無所有。以為自己蒙了大福、其實沒有真正嚐過神百般的恩惠。以為充滿屬天的能力、但其實是錯過了可以擁抱神大能的服侍機會、在脆弱生命中的恩膏和經歷倒空捨己而帶來的福氣。現代人就是活在這種殘障的靈命光景中卻無法得到醫治。這現象在今天教會的裡外都是同樣的嚴重。

這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的世代是追求以祝福替代悔改、享樂替代操練、權能替代服役、自主替代降卑、並且追求一切都以成功掛帥的心態。我們靈命的殘障就如神描寫老底迦教會的光景一樣﹕「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 ( 3:17-18)

因此、這是需要開始真正復興的時代。我們需要效法小孩子單純的心態、去謙卑地尋找真理、和興奮雀躍、不惜代價地追求那從神而來屬天的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