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7, 2014

經歷神的旅程

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 ( 14:3)

生命好像是一個不清楚終點在那裡的漫長旅程。我們往往不肯定所停留之處、是否就是自己人生最終的歸宿。但過了不久、發現我們又要再次踏上征途。曾幾何時、當我們遇到親切的鄰舍、合拍的同事和美好相交的屬靈群體,我們都會以為已經到達了人生最高峰的階段。但誰不知那只不過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個小站而已。
我們很快被催促上路,並非是因為我們不滿足、而是因為我們太自滿。一切安逸的小站彷彿是太舒服和容易了。故此最安逸平穩的地方、往往便成為對我們豐盛生命試探最大的地方、因為它會誘惑我們偏離捨己服役於人的精釆旅程。

歷代屬靈長者們都提醒我們、平穩安逸的生活絕非我們應該追求的歸宿 - 因為它會變成跘倒我們成長的偶像 - 我們應該追求建造在神裡面、超越安逸生活的一種信仰系統。上帝選擇住在我們裡面、好叫我們選擇住在祂裡面。上帝喜悅住在我們裡面。但祂不一定會祝福我們在生命中所建造的一切。
事實上、假若我們真住在祂裡面、我們在生命中所建造的、便絕對不會是用草木禾楷所堆砌而成的安樂窩。保羅提醒哥林多的信徒說:「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楷、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林前 3:10-13) 讓我們好好警醒吧!

Friday, March 21, 2014

禱告的言語


〔困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耶和華阿、求你聽我的禱告、容我的呼求達到你面前。我在急難的日子、求你向我側耳、不要向我掩面.我呼求的日子、求你快快應允我。 (102:1-2)

禱告的言語不必要是一篇溫文幽雅的序述式禱文。禱告可以是雜亂無章的一堆問題和思想、誠誠實實地帶到神的面前。

千萬不要把禱告看成一種神聖的言語,彷彿必須把心中的話先好好修飾妥當後、方才可以向神表達出來。事實上並非如此。禱告不單只是包含向神讚美感恩的話、它更是充滿心靈掙扎、向神難以啟齒的呼聲。禱告是表達人在平凡生活中的煩瑣經歷、是一些赤裸裸沒有經過掩飾的真實生命訴求。

故此、禱告可以是一些斷斷續續的短句、把人生命中的悲歡離合、呈獻在神的面前。禱告的言語是多方面把人的思想、計劃、問題、憂慮、期盼或負面情緒等,轉化成為禱文。透過這種向創造者赤露敞開的心靈表達、人雜亂無章的思想便會被祂所過濾和調整、而轉變成為正面的人生方向和態度。

Sunday, March 16, 2014

騰出等候的空間


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他。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他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他的救恩、這原是好的。 ( 3:24-26)

等候是屬靈操練和生命成長的必修科。特別對我們活在繁忙大都市的人來說、這更是一門很困難學習的功課。現代人每天都要面對立刻需要解決的問題、多方面的抉擇、和期待急速回覆的電郵等等。這些工作的壓力都會令人疲於奔命、甚至難以呼吸。我們實在需要停下來,為自己騰出一些空間、去聆聽上帝在其中的作為,和祂願意我們所要學習的等候功課。我們得力真是在乎平靜安穩地仰望神。

等候不是拖延或耽誤。在表面上看、我們選擇不採取立刻的行動去解決問題、有時會令人甚至自己都覺得是拖延時間或悠遊寡斷。但實際上、為自己騰出等候的空間、是可以讓我們在急劇改變的世代中、能作出更明智的回應和抉擇,好叫我們將來回想的時候、不會後侮在忙亂中所講的話和所作的決定。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他的人、神都會叫他成為蒙恩和施恩的器皿。阿門。

Tuesday, February 11, 2014

內在的醫治


神阿、求你憐憫我、因為人要把我吞了、終日攻擊欺壓我。我的仇敵終日要把我吞了.因逞驕傲攻擊我的人甚多。我懼怕的時候要倚靠你。我倚靠神、我要讚美他的話.我倚靠神、必不懼怕.血氣之輩能把我怎麼樣呢。  ( 56:1-4)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很多時候會因懼怕而難阻和隔離。我們在關係上的困擾不只是別人在言話或行為上的傷害、也可以是別人沒有滿足你對關係的期望。同樣、漠視或孤立在親密的關係上也算是一種虐待、有時甚至會比侮罵所帶來的傷害更嚴重。
詩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或生活的困擾上、他首先回到他與神的關係去。認定了他恐懼的問題所在、然後宣告神的大能和無限、再把全人的專注投入敬拜和讚美之中。他這樣做、才不會被負面的情緒所控制,而活在恐懼或苦毒中。

有了這樣的自省和宣告、人才能根治情緒的困擾和傷害。

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 5:16)

Wednesday, November 27, 2013

恩慈與服亊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 13:4-7)

恩慈與服亊都是從靜觀和獨處而出。服事不是因需要而生。恩慈也不是因服事而來。恩慈與服亊都是在靜觀和獨處中所領受的一種感召。

恩慈與服亊的動力肯定不是基於責任感乃是基於關愛。關愛本身是很脆弱而有必要經常被培育。服事的工作本身絕對不能培育愛心。因為服亊是關愛的表逹或延伸。沒有關愛便沒有真心的服事。而愛心的培育乃是從與神同在的獨處中孕育出來。

雖然人的愛心也都會因看見別人得幫助而被鼓舞起來,但這種經驗不一定能持久地強化我們的恩慈與服亊。因為我們在服事的過程中不免會遇到從人而來的失望和沮喪。這負面的情緒並不會因別人的欣賞和得幫助而有所改變。我們必需要在寧靜的獨處中、從愛的源頭、就是從神那裡去重新得力。

Tuesday, November 19, 2013

嶄新異象的挑戰

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 15:13)

靈命的成長並非只在肯定我們慣常熟識的事情和原則; 也是去尋索和發現一些嶄新罕見的生命素質。故此屬靈操練是在包括建立某種良好生活的習慣之外、也帶著興奮期待的態度去不斷闖進人生成長的新領域。

人的生命往往都徘徊在現今和將來之間。正因為人有能力可以看到一線將來的憧憬、從而影响他今天人生的種種決定和生活取向。所以、基督徒生活的動力也在於對將來新世界的期待、以至影响他們對現今所處環境的評估和所作出的生活抉擇。

故此、屬靈操練並非只會帶來平靜安隱的感覺; 它更會帶來無限的刺激和攪動的不安感、更多改變而非只是站隱、更多反潮流而非只是持守傳統、更多強調更新而非只重視保持現狀。

然而、不幸地、屬靈生命往往被世人描繪為一種保守頑固和沉悶僵化的生活形態。這種錯誤的觀念其實是出於世界操控掌權者的計謀。當世人失去了對將來新天新地的期盼時、我們便只追求在今生有限的環境中謀取成就而非更新變化。

Tuesday, November 5, 2013

活出真我

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因為他們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來、也是可恥的。凡事受了責備、就被光顯明出來.因為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所以主、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  (弗 5:11-14)

現代人對宗教人士和特別宗教領袖往往存懷疑和批判的態度。這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實。這些宗教領袖在公眾場合都表現得很「公義」、但在私底下的生活卻往往被受質疑。無論結果如何、現代人對宗教領袖的結論就是、他們沒有活出他們所傳講和教導的真道。

這都是我們每一個人所面對的問題。我們可以很容易便理直氣壯地宣揚生命應有的素質、但把這些素質真正活出來便變得談何容易。這正是所有宗教人士的挑戰。我們必須先向自己傳講。我們應該多要求自己行道過於要求別人行道。我們必須先有生命的更新才去影响別人改變。

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強調裡外正直的生命。我們若選擇每天住在「敗壞」的老我生活中、我們便沒有「好消息」可傳。我們若沒有經歷過半點神在我們生命中所期待作的全人改變、我們又怎能傳講內在的醫治呢?

我們大部份的人都沒有住在自己所描寫的住址中。意思就是我們雖有尊貴的身份、但我們的生活表現卻不一致。作為一個屬靈群体、我們極力強調某種應有的屬靈素質、但在我們的團契生活中卻沒有真正把它彰顯出來。

這現象是必須要改變。我們是要活在應有的屬靈光景中。就是追求活出在獨處時候所体會的那種生命。無論在人生的幕前或幕後、在獨處或群体的生活中、我們都始終如一地把那應有的生命素質、價值和關注活出來。當我們在這種生命的狀態下去傳講、我們方才被發現活在生命的真正歸宿之中。